《苦难辉煌》这本书写作始于上世纪九十年代,当时正处于转型期的中国在取得改革开放、经济建设巨大成就的同时,各种思潮涌现,出现了怀疑历史、否定理想、动摇信仰的现象,人们道德和价值的定位出现了偏差。这是作者的创作背景和出发点。
该书讲述的是中国革命史中自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消息传入中国,至1936年西安事变前的一系列历史事件和相关人物。这一时期,中国国民党、中国共产党、联共(布)与共产国际、日本昭和军阀集团这四大力量,以中国大地为舞台发生了猛烈碰撞。外部的围追堵截,内部的争论与妥协、以及不尽的跋涉、惊人的牺牲、大量的叛变,中国共产党人经历了重重苦难,最终带领中国革命走向辉煌。
金一南教授从1994年开始创作这本书,经过15年的研究和锤炼才得以完成,书中对当时历史的描写都是基于大量真实的历史记载以及当事人的日记,经过反复审议修订成书。金教授生动的文笔,严谨治学和对历史负责求真务实的态度值得我们由衷的敬仰。
书中除了对于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生动描写,同时还有作者自己的分析和看法,这恰巧也可以说是本书的一大特色,相反,如果缺少了这部分内容那么本书的可读性就会减弱,与生硬的历史教材无差。
令我印象最为深刻的是第十一章第四节对于四渡赤水这段历史的介绍,通过大量详实的史料让我们更为深入了解到四渡赤水并不是一场出神入化的妙算和从容不迫的行军。在四渡赤水期间,红军连续奔波、物资急缺,最令我触动的是中国工农红军在空前艰难的处境下依然顽强战斗的决心和意志。
书中这样写到:
“毛泽东说,四渡赤水作战是他一生中得意之笔。
得意在哪里?不在神机妙算。也没有神机妙算。只有根据实际情况迅速对决策做出修订,方能一次又一次化险为夷。
四渡赤水期间,红军战略决策的变化是令人眼花缭乱的。脚踏实地实事求是,决策变化的灵活与快速,令我们今天叹为观止。所有变化目的都是一个,为了打破敌人的围追堵截。
毛泽东在红军中领导地位的恢复,由四渡赤水完成。”
同时这段历史事件的描述也让我们深刻体会到毛泽东思想是全党集体智慧的结晶这一观点的正确性,这就是最好的凭证。
许多历史类作品,常常给人枯燥、沉闷、无味的感受,而《苦难辉煌》一书通过为我们还原当时的历史背景、事件、有血有肉的历史人物的真实经历,那一个个鲜活的身影仿佛出现在我们眼前,让我们感受到历史的真实脉搏,书中的一些表述可能与之前教科书结论并不完全一致,却能够让我们更好的理解那段历史的真实逻辑;使我们对中国共产党早期艰苦奋斗、浴血奋战、饱受摧残、坚守信仰的历史有了更为深入的了解,让我们深深感受到信仰和信念的无穷力量。同时也我们深刻理解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历史的选择,是人民的选择”这一精辟论断的含义,中国共产党能够从各种政治力量的较量中脱颖而出,能够始终坚持批评与自我批评,一路不断勘误自身错误,不断发展壮大,始终成为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领导核心,夺取一个又一个伟大胜利,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
读史可以明智,可以知兴替。书的前言这样写到“中国革命从来不是一场被看好的革命,中国共产党也从来不是一个被看好的政党,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同样从来不是一条两边鲜花盛开、中间铺上红地毯的道路。过去如此,今天如此,今后恐怕也是如此。”因此,这本书看似写历史,实则预示着现在和未来。“他们历经苦难,我们获得辉煌。”而我们获得辉煌的现在的人们更应该从苦难中汲取前行的智慧和力量。